孙振玉:谈我国周边的伊斯兰教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作者:孙振玉发布日期:2013-11-15

「孙振玉:谈我国周边的伊斯兰教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正文

我国境外毗邻着整片的穆斯林国家或地区,从中亚经南亚到东南亚,连绵犹如一弯新月,包围着我国的半边版图。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伊斯兰教新发生了各种现象,其中就包括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一、我国周边的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广泛存在是我国周边地区的重要现实情况之一。这里有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以政教合一为制度体系的伊斯兰国家,也有虽不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但穆斯林占其总人口绝对多数的穆斯林国家。我国周边分布的穆斯林民族则更多,但大多属于突厥、伊朗、马来等较大族系,其来源也还比较单纯。中亚的突厥系民族与我国新疆境内的一些民族还有同族、同源关系;东南亚则是世界上华侨分布较多的地区之一。所有这些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差别较大,经济文化也各不相同。总之,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分别研究。

(一)中亚地区

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中亚五个主体穆斯林民族中的伊斯兰教信仰情况不尽一致。乌兹别克和塔吉克两族宗教意识较为浓厚,哈萨克和吉尔吉斯两族则比较淡薄,这是因为哈、吉两族有游牧民族传统,他们信仰伊斯兰教的历史比较短,约二三百年。土库曼斯坦伊斯兰教的发展在中亚五国中属于较为平稳的,这为独立后该国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

中亚五国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前苏联解体之际独立出来的,现约有5500万人口,其中80%以上为穆斯林。在中亚五国主体民族中,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和土库曼等四个民族属于突厥系统,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地区性大国土耳其是一致的。而土耳其人是奥斯曼帝国的建立者,他们在阿拉伯帝国之后,曾一度成为伊斯兰教的强大支柱。至今类似影响仍然存在。

中亚主体民族中,唯独塔吉克族不属于突厥系统,她属于伊朗(波斯)系统,然而,恰恰是在这一方面,她与另一个地区性大国伊朗是一致的。伊朗是一个什叶派国家,不仅到处充当着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榜样,还以向外输出伊斯兰革命为神圣使命。中亚各国独立后,塔吉克斯坦的伊斯兰政治反对势力一度失控,与伊朗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中亚五国独立后都不同程度面临着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压力,尽管他们最终都确立了世俗主义的建国原则,但由于五国80%以上的民众都信仰同样的宗教,伊斯兰教在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中的影响还是举足轻重的。

地处中亚南部的阿富汗,现有约2100多万人口,几乎全部为穆斯林,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家。阿富汗境内共有30多个民族,普什图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塔吉克族和乌兹别克族。伊斯兰教早在诞生之初就传入阿富汗,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传遍全国。1977年阿富汗宪法颁布伊斯兰教为国教,塔利班上台后之所以有一系列的宗教极端主义的表现。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就曾以该国为大本营,在这里招兵买马,训练武装,策划恐怖活动,甚至种毒贩毒,贩卖军火,并制造了"9・11"事件。现在,尽管塔利班政权已被推翻,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制度"正施加其影响,但是,要想改变阿富汗的部族伊斯兰教信仰恐怕绝非易事。

(二)南亚地区

在南亚次大陆,两个地区性大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两个宗教集团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长期处于对抗之中。伊斯兰教迄今不仅是这里有影响的宗教信仰之一,还是地区内重要的政治要素之一。

早在西方殖民主义初期,南亚次大陆就沦为英国殖民地。在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斗争中,两大宗教集团也曾开展过联合斗争。当时,斗争的主要领导者一是1885年成立的印度教教徒占多数的印度国民大会(国大党),一是1906年成立的穆斯林联盟(穆盟)。在其合作期间,国大党曾得到过穆斯林的支持,甚至有许多穆斯林直接加入了该党。然而,由于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之间,印度教教徒与穆斯林之间,一直有着无法消除的矛盾和对立,再加上英国殖民当局的挑拨利用,当国大党于1937年执政后,穆盟便走上了与之彻底决裂的道路,直到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建国。

巴基斯坦是在"两个民族理论"(穆斯林与非穆斯林民族)指导下建国的。分治后虽有大批穆斯林从印度分离了出去,但也有相当多的穆斯林留在了印度。1991年,印度的穆斯林人口仍多达一亿以上,约占其总人口的12%。不幸的是,印、伊两个宗教间的矛盾和对立却一如既往。非但如此,由印控克什米尔人问题而引发的印、巴两国的矛盾乃至武装冲突,使印度国内印度教与伊斯兰教间的矛盾更加难于解决。在印度教教徒看来,只有他们信仰的宗教才是南亚次大陆的本土宗教,伊斯兰教只不过是当年入侵者的宗教。他们还认为,是穆斯林分裂了印度。这使得印度穆斯林的处境非常尴尬。

巴基斯坦几乎全国信仰伊斯兰教。建国以来,历任国家领导人一致奉行的一条重要的建国纲领,就是伊斯兰化。随着伊斯兰教被确立为国教,巴基斯坦也就成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典型伊斯兰国家。

不过,在英国殖民地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巴基斯坦,毕竟受到过西方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深刻影响,她在独立进程中也有过民族民主斗争的经验和传统,而在其国内,除乌莱玛等宗教保守势力外,还有一批受过西方影响的现代知识分子,所以,尽管该国确立了伊斯兰教的国教地位,但却没有像塔利班执政的阿富汗那样,走一条很保守的国家发展路线。同时,其对待西方的态度不像有些中东国家那样固执,而显得灵活一些。

(三)东南亚地区

东南亚是一个民族、种族、语言、宗教都比较复杂的地区,除穆斯林或伊斯兰国家外,还有天主教国如菲律宾。这是亚洲唯一的天主教国。宗教方面,除伊斯兰教外,还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当地土著信仰。印尼的总人口中有各占5%的基督教教徒和天主教教徒。民族、种族、宗教问题都是该地区影响社会发展和左右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之间也相互作用,从而使地区形势经常呈现出异常复杂的发展态势。

马来人是东南亚的主要族群,基本上都信仰伊斯兰教,他们把伊斯兰教看作是"自己的宗教",而将其他宗教看作是"别人的宗教"。马来西亚和文莱是东南亚的两个伊斯兰教国。印尼则受处于东西方海上交通之枢纽位置的影响,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据有关资料介绍,东南亚现有穆斯林人口近2.1亿,其中,印尼约占1.8亿,为其全国总人口的87%。马来西亚约1400万,为62%。菲律宾约400万,为5%。文莱约21万,为68%。此外,缅甸和泰国也分别有穆斯林人口约400万和200万,各占8%和3.5%。

1.印度尼西亚。据说,早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初,就已伴随着阿拉伯商人来到了印度尼西亚群岛。到15世纪时,开始在岛上迅速传播,很快就战胜佛教,成了印尼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印尼历史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尽管她曾沦为荷兰殖民地达350多年之久,但基督教和天主教却没有像菲律宾那样获得统治地位。其二,尽管她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却没有像马来西亚那样把伊斯兰教奉为国教。1945年独立以来,印尼始终坚持的建国五原则被称作"潘查希拉",融伊斯兰教和民族民主思想于一体,长期以来,伊斯兰教在该国既被认可,同时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2.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由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三大族群构成的,其中,马来人占多数,华人(约26%)居次,印度人(7.5%)居再次。马来人和其他原住民均属土著居民,根据马来西亚联邦宪法,他们享有许多社会特权。宗教方面,马来西亚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印度教等。伊斯兰教被定为官方宗教。华人虽在政治、文化、语言等方面与马来人相比居于相对弱势,但她在经济上却一直占有优势。马来人与华人两族群之间这种比较复杂的关系,对马来西亚的社会关系起着很重要的影响。

3.菲律宾。菲律宾的天主教教徒占全国总人口的85%以上,但伊斯兰教仍是该国的第二大宗教,其信奉者是12个讲不同语言的马来人(摩洛人)部族。这些部族比较集中地分布在南部的棉兰老岛、苏禄群岛和巴拉望等岛。早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伊斯兰教就已开始传入菲律宾南部,并在当地建立了两个苏丹国。16世纪中叶,当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到达菲律宾的最大岛屿吕宋岛时,这里已有马尼拉等一些穆斯林政权。西欧天主教势力随西班牙殖民者来到菲律宾群岛后,不仅导致了这里的穆斯林与西班牙殖民者之间长达300年的"摩洛战争",还开始了天主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绵延至今的对立与冲突。

 

二、我国周边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当今世界中被人们炒得沸沸扬扬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其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的瓦哈比运动。不过迄今为止,它从来都不是一个统一的运动,而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如果说有什么原则贯通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整个发展历史的话,那么,这就是"伊斯兰原则"至上主义,而它的最好的表达就是:"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不要宪法,不要法律,《古兰经》就是一切"。然而,这里所表达的原则,从本质上看,不是宗教原则,而是政治原则,我国周边的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

(一)极力推动伊斯兰教政治化

我国周边的情况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已经建立了政教合一体制的伊斯兰国家,如中亚的阿富汗、南亚的巴基斯坦、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文莱,原教旨主义运动虽在国内实现了其最高的政治理想,但没有因此而消失。这是因为在国际上反西方特别是反对美国霸权主义、重塑穆斯林民族的形象、提升伊斯兰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非但如此,他们实际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挫折。"9・11"之前的阿富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众所周知,阿富汗塔利班上台后,在原教旨主义的推动下,在国内推行了一系列的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做法,在国际上,则针对美国等西方社会,充当了"基地"组织的最大庇护所,成了国际恐怖的大本营。巴基斯坦的原教旨主义者则对印控克什米尔人的命运表示了更多的关注,为此不惜把毗邻的地区大国印度或其印度教教徒当作恐怖袭击或"圣战"的对象,甚至把印巴两国的关系,一次又一次地推到核威胁的地步(目前已有缓和征兆)。

不过,总的来看,在已经建立了政教合一体制的伊斯兰国家内部,原教旨主义的表现,主要是在捍卫"真主主权",推动全面伊斯兰化方面,这方面巴基斯坦为一个典型代表。巴基斯坦是一个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都实现了伊斯兰化的国家。1973年巴基斯坦宪法宣布:"整个宇宙的最高权力只是属于全能的真主。巴基斯坦人民在真主所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是一种神圣的职责。"一般而言,在这些国家的国内事务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一般都不会出现极端的表现,而是采取政治合法手段进行,如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教促进会就是如此。

2.在未建立政教合一体制的穆斯林国家,如中亚五国、印尼等国,原教旨主义的首要目标还是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权。不管这一目标的实现是采取合法的手段,还是不合法的手段,一般都在所不惜。这些国家的原教旨主义最容易发展成宗教极端主义,甚至暴力恐怖主义,并与各式各样的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中亚五国建国之初,都曾面临着是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还是建立世俗主义的民主政权的艰难选择,也许是受前苏联政治背景的影响,这五国最终毫无例外地都选择了世俗主义的建国原则。但是,各国为实现并捍卫这一原则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甚至是血的代价。塔吉克斯坦就是在彻底挫败1992至1995年的伊斯兰复兴党发动的反对派战争后,才捍卫住世俗主义原则的。反对派势力在其最嚣张时期,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