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鸿:乡土中国的一面镜子

作者:发布日期:2015-12-26

「尹鸿:乡土中国的一面镜子」正文

婚恋关系,不仅是人们情感中最敏感、最丰富、最容易引起关注和关切的人际关系,也是社会关系中最直接、最生动、最能够传达价值观变异的人际关系。因而,“婚恋”不仅是影视剧作品永恒的黄金题材,同时也是电视节目长盛不衰的重要主题。近些年来,江苏卫视的相亲交友节目《非诚勿扰》之所以一直被看作是“现象级”节目,不仅是因为节目的创意独特、制作精致,更重要的是人们从节目中那些男男女女的婚恋观中,看到了当代中国城市人情感生活的多样性、人性的丰富性和情感的复杂性。而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制作的《乡约》,作为一档农村相亲节目,其节目形态、节目风格、节目定位虽然都独具一格,但在社会学意义上却成为了《非诚勿扰》的姊妹篇。它以当代中国农村为舞台,展示了形形色色青年男女的情感选择和人生价值观,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朴素的人物情感,得到了农村和城市观众的认可。如果说《非诚勿扰》是当代中国城市情感价值观的一面镜子,那么《乡约》则是乡土中国情感生活的一面镜子,它让似乎淡出了人们视线以外的数以亿计的当代农村男女青年的感情生活以及其中贯穿的复杂价值观,进入了大众媒介的传播中,成为人们关注、讨论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乡约》填补了当代中国传播、电视传播的一个不应该是空白的空白。我们从农村青年男女的男欢女爱中看到了山乡巨变。

《乡约》中,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男女青年,也不仅仅是婚恋嫁娶的传奇故事,更多的是这些男女选择中所包含的价值观,所包含的中国农村这个基层社会人与人之间具体的情感关系和功利关系的结合。正如费孝通先生在谈到他的《乡土中国》时所说的那样,这些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婚恋关系,实际上体现的就是支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特具的体系”,它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确,《乡约》中,我们能够看到新形势下的干部群众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进城人与还乡者的关系、财富与感情的关系、门当户对与情感自由的关系..正是这些关系为我们理解中国当下的乡村社会提供了一面镜子,反映出当下中国农村在城市化、市场化,甚至全球化的影响下正在蜕旧变新,反映出当代中国农村青年在信息时代如何生长着与城市人一样的对未来生活的梦想。其社会学意义可以说是其他形式的农村信息难以替代的。

作为面向全国的唯一一档乡村主题的相亲交友类大型户外访谈节目,《乡约》虽然在同类节目中起步较晚,但栏目结合自己的优势,创意独特、态度诚恳、制作严肃、风格活泼,不仅在收视上赢得了观众认可,收视率连续七个季度上扬,成为央视七套的高影响力节目,更重要的是在电视的文化表达和节目形态上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好评,充分体现了文化性、可视性、创新性的某种统一。

首先,《乡约》在风格上体现了通俗而不低俗的特色。

当下一些电视节目,把通俗当庸俗,甚至把通俗当低俗,而不能做到大众化与文化性的统一。《乡约》却做到了大俗与大雅相结合的“雅俗共赏”。作为一个乡村相亲节目,它的题材、受众和文化价值观决定了其“下里巴人”的大众化风格。主持人肖东坡的幽默风趣,美术、道具和化妆的朴素自然,嘉宾的随和大方,环节设计的趣味性和乡土性,都使得这个节目具有强烈的亲和力,不仅现场的观众和嘉宾笑谈自如、无拘无束,电视机前的观众也获得了一种自然的情感释放和认同。各种随机的玩笑,各种自然而然的生活幽默,使得这档节目在风格上脱离了屡改无效的“假大空”,脱离了装腔作势的“高大上”,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可以说在风格上独树一帜。节目虽然有不少喜剧性的设计效果,但是在通俗化的同时,节目表现出了自觉的文化分寸。某些娱乐节目中经常出现的嘲笑弱势群体、歧视女性、自我糟践、地域歧视、身份歧视、恶意玩笑等问题,在节目中都得到了过滤,调侃和玩笑的把控恰到好处。这方面,肖东坡作为一个成熟的主持人,不仅体现了他能与老乡们融为一体的“乡亲”特质,也体现了他作为电视人的专业素质,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一方面让节目轻松活泼,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节目的价值标准和文化品位。通俗而不庸俗,大众而不媚众,让这档相亲节目确立了自己的节目风格。

第二,《乡约》开创了一种“真实在场”的电视访谈节目新形态。《乡约》是一个相亲主题的访谈节目,但它大胆地从室内演播室走出去,冒着技术和场面不可控的风险,选择了类似“田间地头”这样的乡村现场作为实景演播室,将主持人、嘉宾、观众放到了一个零距离的开放空间中。这一形态,不仅与节目的主题相一致,更重要的是其创造了一种没有疏离感的现场性,使得节目的参与者和观众都容易进入一种自然的参与和互动状态,他们的嬉笑怒骂都体现了一种细节的真实和生动,体现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感染力。也正因为这种现场性,各种有意无意的“偶然性”为节目的开放度带来了新鲜的质感,甚至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一只狗的突然闯入,都可能对现场气氛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而那些闯入节目现场的“不速之客”则更是让节目的过程一波三折,戏剧冲突更加出人意料。肖东坡有长期的实景现场主持经验,在这方面,他是最有特点、最有心得的一位主持人。越是在那样的广阔天地中,他越能如鱼得水般地调动现场气氛,超越规定动作,完成信手拈来的神来之笔。《乡约》可以说为中国电视节目中的实景演播室节目提供了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如何完成节目定位与演播室定位的统一,如何达成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协调,如何完成可控性与偶然性的补充,都是一种独特的电视探索。

第三,《乡约》自觉地用电视“相亲”传达主流价值。相亲节目中的参与者形形色色,婚恋价值观也千差万别,有时容易出现“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这样的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偏差,在这方面,《乡约》体现了自觉的价值观导向。节目选择的嘉宾,都体现了前期自觉的文化选择。嘉宾不仅要有故事,而且还需要有正能量的故事,只有这样,每期节目才能通过嘉宾对自己百宝箱的打开,更多地展示每个人的身世、经历、生活价值观、人生奋斗的故事,特别是一些自我超越、自我奋斗的故事,这样就为这些人物提供了超越外部功利条件之外的精神价值。对于观众来说,在观看这些人物的情感选择的时候,也会被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人生理想和行为所感染。婚恋舞台,同时也成为了正能量传播的舞台。在这方面,《乡约》体现出一种自觉的文化意识和引领意识,使得娱乐形态中包含了一颗“核心价值”的心。

开播以来,《乡约》的演播室天南地北,《乡约》的嘉宾形形色色。最近,其各种主题化设计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从少数民族姑娘到普通村官,从发家致富的农民到进城打工的小伙,从乡村教师到手工艺人..一个个人物,鲜明、生动、朴实,在现场舞台上,他们本色呈现,健康向上,真正构成了一幅中国农村的“清明上河图”。如果这个节目能继续发扬其题材和主题上的优势,保持创新的活力,相信它一定不仅是中国电视的一道独特风景,而且也能成为乡土中国一幅亮丽的风俗长卷。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