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芸:微博时代党媒变化 政治话语走双轨

作者:彭晓芸发布日期:2011-07-26

「彭晓芸:微博时代党媒变化 政治话语走双轨」正文

《环球时报》在中国大陆的新闻圈内,时常是一个被拿来调侃的党媒标签,诸如“做人不要太环球了”。《环球时报》是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主办与出版的国际新闻类小报,隶属党报,但又不算机关报,走的是诉诸民族主义的半官方半市场化媒体道路,其发行量据称非常可观,达上百万份。

总编微博“历险”转变话语

不过,自从其总编胡锡进上了微博之后,《环球时报》的社论指向有了微妙的调整。他们开始抨击中国红十字会,开始判断“中国社会面临全面公信力缺失”,开始预警“舆论监督渐入中国吏治核心”,指出“以往省部级落马官员都是中纪委直接立案处理的,今后完全有可能出现不同的个案:推倒某个高级官员的原动力来自互联网”,也就是说,他们过去对中国社会基本面信心爆棚的姿态有所调整,不得不开始承认民意的力量。

这种变化与该报自称社论主笔的总编胡锡进上微博的经历,恐怕不无关系。从遭遇极大挫败感、被骂得狗血淋头到逐渐转变话语方式迎合民意,胡锡进的微博体验甚至惊动了南方媒体,南方报业旗下的《南方人物周刊》以胡锡进为封面人物,专文记叙其微博“历险记”。所谓“历险”,指的是这一类官方色彩极其浓重的人物,一旦上诸如微博这样的公共话语平台,容易产生广场不适应症,诸如作家余秋雨就被网民骂跑、宣传部门官员伍皓也常被网民戏谑。在今年2月开博之初,胡锡进自称:“打开我的新微博世界,居然半天时间就有了5000多关注者,这真让我吃惊。看到很多留言,许多是批评我的。”短短4个多月,胡锡进的粉丝数量超百万,虽然他自诩对批评之声早有心理准备,但网民的抨击甚至攻击谩骂漫如洪水,想必对胡锡进来说,的确是一个“新世界”。

可以说,在强大的民意汹涌之下,这些原本躲在体制内貌似“高枕无忧”的官方人士,在敞开的话语广场上,已经难以再固执己见,将原来体制化、官僚化的既定思维贯彻到底了。胡锡进的变化当然是显著的,但一个代表官方立场的报纸的转向则恐怕是缓慢且起伏的,环球时报的社论仍然时不时冒出惊人之论,时不时成为网民调侃对象,但除了民族主义立场,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却越来越与南方自由派媒体人有趋同之势。甚至于,连被官方打压已经转战香港的网路维权人士北风都在新浪微博转发胡锡进的评论,人们戏称,终于达成“胡温共识”了(北风本名姓温)。

人民日报出现两种声音

其实,微妙的动向不仅仅从这位微博总编身上可见,就是一向被誉为代表官方权威声音的《人民日报》也在传递着“双轨制”的声音。5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中纪闻”的评论文章,标题为《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指出“党纪不允许党员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说三道四”,看上去声色俱厉,不容有异议,次日,同样是《人民日报》,却发表署名为“人民日报评论部”的文章,指出“执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

近日,人民网甚至发出评论文章《不要把“意见领袖”逼成“异见领袖”》,文章说“给不同网民群体,包括‘意见领袖’言说与辩论的空间,就是给社会压力多一条出口,给解决问题多一种可能。”

可以想见,在一个话语权日益扁平化的时代,想要垄断话语空间和控制政治生态的发展,已经不再如同机关大院时代那么具备强制力了,中国大陆的社会力在崛起,而聪明的体制内成员,则提前嗅到了这种变化的气息。

(原载《旺报》2011/07/17,作者为龙应台基金会驻台学人、曾任广东《时代周报》评论部主编)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