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中华文明再出发需要解决方向问题

作者:发布日期:2016-08-04

「张静:中华文明再出发需要解决方向问题」正文

文明是制度现象,文化是自然现象

文明涉及未来,涉及方向,它是一个制度现象,如果不是这样,活的文明就可能死亡。文化主要涉及过去,是历史,是传统,只要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会形成文化,所以基本上是一个自然现象。这里一个重大的区别是,制度现象可以通过人的想法来改变,但文化则难以改变。你不能改变祖宗,不能改变历史,也不能改变自然生发的各种传统,但却可以改变制度,可以通过规则变化来改变一种文化的文明程度。在这个意义上文明比文化更值得重视。

更重要的,文化是中性的,很难说它好或者坏,但所有文化都在探索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文化用什么样的制度形式来展现,是其能否继续巩固和流传的关键。比如,腐败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特有问题,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历史上都存在这个问题。不同的是,有些通过文化的文明化约束了腐败扩展,为未来的行程创立了条件,但有些文化没有能这样做,保持它的原样,如果只想固守而非开启的问题,拒绝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再出发如何可能?

文明的标准有变化

文明的标准在不同文化甚至不同代际中都有不同。举个例子,一个年轻母亲在东北战乱时期丈夫去世了,儿子刚出生,她觉得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条件养大儿子,就把他送给他人抚养。到了她六七十岁的时候,又变成孤身一人,于是想找回自己的孩子。在公安部门的帮助下历时多年终于找到了,孩子小时候被人带到国外,已经是公司的中层管理者。老人家希望儿子能够认自己,给自己养老。这个要求大家听上去很熟悉,因为符合孝文化的标准。但这个儿子却起诉了他的亲生母亲,起诉的理由是,她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所以拒绝承认母亲。

大家留意,这是两个极为不同的判断标准,一个是,“母亲”的认定和权利来自血缘关系,你是我亲生的,自然必须给我养老;另外一个标准是,“母亲” 的认定和权利来自是否具有“母亲”的行为,因为辨认“母亲”,不是依赖血缘关系,而是行为对错。

后一个原则,让贡献者获益,被不少文化接受成“文明”标准,推进了以行为要求权利的进展,促进了人们选择更好的行为,在社会上扩散它们。这是面向未来的态度,即,相信人类社会可以通过这样的标准向好的方面发展。

标准也是一种原则。判断一种文明,主要看它的行为和制度依据什么原则建立。如果这样看,比较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就会发现,它们既有非常相同的原则,也有很不同的原则。中华文明如果要再出发,需要先梳理这些东西,细思甚至辩论这些东西对于中国未来的作用。大家很焦虑现在的思想冲突,我则认为,思想冲突是变化的必要前提,不然怎么会知道应该前进的方向?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