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国家级新区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

作者:王辉发布日期:2015-12-06

「王辉:国家级新区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正文

王佳宁:新区是国家形成双向开放格局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点,承担着国家沿海和内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双向开放的战略任务。新区在扩大区域开放合作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提出,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推进为新区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王 辉:“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针对复杂的内外挑战,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协调推动沿海内陆开放,致力于深化与沿线各国多领域合作交流、促进互利共赢发展而提出的一项全局性倡议。“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全方位优化我国发展环境,从维护和平发展、管理开放型经济、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等五个方面提升我国发展的战略能力。

新区作为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日益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新兴增长极、高端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撑载体,在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创新方面发挥了“试验田”和“排头兵”的作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使新区站在更高的开放平台上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国际分工、优化资源配置,为其更好地发挥功能、履行使命提供了战略机遇。

王佳宁:“一带一路”建设将为新区打造高水平的国际贸易投资平台。

王 辉:是的。“一带一路”统揽新时期我国开放发展大局,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对新区而言,这意味着更开放的体制环境。目前,我国积极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在外资管理模式、服务业开放、自贸试验区建设、通关一体化、边境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等方面进展显著,下一步,对外开放的领域、力度和政策试点范围都将不断扩大。新区作为开发开放重点区域和改革试验平台,将会从中获益。“一带一路”建设将给新区以更宽广的合作空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人口规模巨大、市场潜力无限,“一带一路”建设将创造更加广阔的国际经济合作空间。作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重要平台,新区在市场需求、投资机会、资源保障等方面将有更多的选择。“一带一路”建设将给新区带来更深度的合作方式。“一带一路”以贸易畅通为导向,着力提升合作水平,拓宽合作领域,搭建区域合作平台,新区有望在商贸流通、产业投资、服务外包、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研发等领域与沿线国家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实现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相结合,打造高水平、国际化的开放型经济高地。

王佳宁:“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重大机遇。它有助于新区转型升级,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

王 辉:我同意主持人的观点。一方面,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推进,将极大地拓展相关产业发展空间,为企业提升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将加快国内产业转移和布局调整,内陆沿边地区有望更多地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支点。新区有望把握这一产业调整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一方面可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区位优势,围绕“一带一路”规划布局,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高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在国际合作的大平台上积极吸引集聚高端要素和创新资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王佳宁:“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助于新区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新区内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

王 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而国内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基本前提。目前,我国正依托国际大通道积极打造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共建通畅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新区综合区位优势明显,多位于“一带一路”战略走向的核心节点,有望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框架下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交通、通讯、电网、管道等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增强区域连接性、交通便利性和综合承载力,为要素集聚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王佳宁:“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它有助于新区深化区域合作,探索构建协同发展新机制。

王 辉:“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协调互动,形成合力,协同推进,这就对深化区域协作、实现更大空间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打破区域壁垒,协调行政区与功能区的利益关系,探索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等,是新区肩负的重要改革试验任务。“一带一路”建设强调统一规划、统筹推进,既坚持国际国内一盘棋,又注重发挥地方能动性。这不仅对新区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他们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更好地在区域合作、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下谋求更加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有利条件。

王佳宁:既然“一带一路”建设给新区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新区自然应该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以实现自身发展。

王 辉:总体而言,“一带一路”建设为新区发展带来了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更为有力的要素支撑,使新区能够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国际化大舞台上谋求自身发展。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把握这一战略契机,新区必须坚持“开放、创新、协同”的理念,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能力,加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营商环境和管理体制,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下构建核心优势、共谋合作发展。

王佳宁:新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促进自身发展,应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

王 辉:新区应走出“重项目、轻机制”的误区,避免把“一带一路”作为招商引资题材,简单地重复铺摊子、上项目、要GDP的老路,而应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新区可结合功能定位和发展基础,把大力拓展与沿线国家贸易投资合作领域、扩大双向直接投资、共建特色产业园区、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完善服务贸易支持体系、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建设研发机构、开展跨境投融资服务、搭建教育文化交流平台等作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从而实现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融合。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定位、突出特色,避免低水平同质竞争。例如,上海浦东新区具备了代表中国参与和引领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条件,应努力成为“一带一路”贸易投资的核心节点;重庆两江新区则要借助内陆地区开发开放后发优势,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跨境电商平台和商贸物流等产业,成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和“一带一路”合作的腹地支撑。总之,新区应通过不断提升自身参与全球化资源配置的能力,真正为“一带一路”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打下坚实基础。

王佳宁:新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促进自身发展,应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建立适应全球化要求的制度环境。

王 辉:新区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能够担当起国家赋予的改革试验任务、是否能够抓住“一带一路”开放机遇,自身管理体制、发展环境等的影响举足轻重。从现有新区发展经验看,那些比较好地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企业的自主性、能动性,在管理体制上高效、透明、规范的区域,就能够实现更好发展。对接“一带一路”对新区的管理体制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关键是应按照国家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简政放权的要求,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把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落到实处,坚持放管结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加快适应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构建法治、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目前,四个自贸试验区均与新区功能叠加,应充分发挥改革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试验,尽快推动可复制经验推广。

王佳宁:新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促进自身发展,应着力推动协同发展,有效汇聚“一带一路”发展合力。

王 辉:这点很重要。新区要更好地融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任何区域都不能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只求自身发展,忽视区域协同。新区应在“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的战略格局下,积极谋划区域协同发展的大局,当好试验田、先遣队,不仅自身要更好更快发展,也要带动相关地区共同发展。一方面各省份应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明确省内各地市、各功能区的定位,实现产业、项目、资金、人才和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避免无序竞争,既要凸显新区的引领作用,也要强调各主体的协调分工。另一方面新区也应主动作为,积极与相关地区建立政策协调沟通机制,按照协同发展的理念,统筹推进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建设,探索以飞地经济、合作园区、横向税收共享等模式建立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实现新区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更大程度地汇聚形成“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合力。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