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赫德兰:在乌克兰问题上制裁俄罗斯有无意义及效用?

作者:S・赫德兰发布日期:2015-09-09

「S・赫德兰:在乌克兰问题上制裁俄罗斯有无意义及效用?」正文

乌克兰危机使得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回落到自双方关系确实冷淡的冷战时期以来尚未有过的低谷。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及在顿巴斯(Donbass)发生的代理人战争表达了强烈不满。而克里姆林宫认为西方的真实意图是实现俄罗斯的政权更迭(regime change),如有必要则同时搞垮俄罗斯经济,而乌克兰的僵局只是对这种愿望的掩饰。

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信任的毁坏如此深重,以至于双方关系可能需要十年或更多时间才能恢复某种正常状态。同时,我们正亲眼目睹各方在冷战结束后为建立新的欧洲安全架构以及创建新的美俄信任关系所作的诸多努力的彻底崩溃。这的确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国家政府也有充分的理由对此表示忧虑。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应对。

接下来,笔者将详述乌克兰危机如何演变成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的一场僵局。我将论证,西方对俄制裁或有其道德上的正当性,但是对手段思虑不周,结果也明显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状况的危险性在于双方都会受制于各自的对抗性政策,并导致彼此损失累积,引起人们的极度担忧。本文试图传递的信息是,西方国家考虑修正自身优先政策方向现在正当其时。

一、走向摊牌

克里姆林宫采取闪电干预措施占领克里米亚之时,也是乌克兰危机发展到无路可退的地步之际。不管是什么促使了这种行动,它公然侵犯了一个受国际承认的国家的领土完整。随后,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联邦使得事态更加恶化,表明局势已经无法挽回。克里姆林宫可能不会真的逆转其兼并行动,不论后果为何。

直到这一关键时刻,乌克兰危机可以被视作一个讨价还价的问题。从2004年的橙色革命开始,俄罗斯和欧盟就陷入了对基辅决策施加影响力的竞争。由于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出口额与对欧盟的基本相同,都接近30%,俄欧双方在此均有利益且都有施加影响的杠杆。夹在俄罗斯和欧盟中间,基辅很努力地试图玩一种躲避游戏,不情愿得罪任一方也可以理解。

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战争爆发以后,风险增加了。克里姆林宫显然下定决心要在所谓的后苏联空间(post-Soviet space)建立霸权,或许不包括已经加入北约和欧盟的波罗的海三国。布鲁塞尔以“东部伙伴关系”(Eastern Partnership)作为回应,旨在吸引不仅乌克兰,还有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等国,与欧洲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Jeanne Park, “The European Union’s Eastern Partnership,”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Backgrounders, March 14, 2014, at:http://www.cfr.org/europe/european-unions-eastern- partnership/p32577]

此举将乌克兰问题由讨价还价推向了零和博弈(zero sum game)方向,即一方的获益将成为另一方的损失。克里姆林宫曾公开表明其欲重回大国地位并在国际事务中发出重要声音的野心,这增加了这次不幸进程的地缘政治推动力,但乌克兰问题基本上仍是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问题。

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自由贸易机制――“深入而全面的自由贸易区”(Deep and Comprehensive Free Trade Area, DCFTA),将关系到俄乌贸易适用何种规则。忽视俄罗斯对于欧盟低价商品横扫乌克兰并流入本国市场的担忧是虚伪的。如果事态仍属贸易谈判范畴,本来确有可能达成协议。毕竟俄罗斯人喜欢艰苦的讨价还价。

2013年11月,当欧盟在维尔纽斯(Vilnius)召开东部伙伴关系峰会的时候,危机降临了。乌克兰一连几年推行改革都没有成效,甚至连西方的忠实拥护者都出现了严重的“乌克兰疲劳症”(Ukraine fatigue)。[ Stephen Blank and Younkyoo Kim, “’Ukraine Fatigue’ and a New U.S. Agenda for Europe and Eurasia,” Orbis, vol. 57, issue 4, Autumn 2013, pp. 595614.]于是,基辅收到了欧盟直截了当的最后通牒,要么签署协议,要么自生自灭。面对基辅可能在布鲁塞尔施加的压力下屈服的风险,克里姆林宫进一步提高了赌注,表示将对乌克兰实施严厉的贸易制裁。赌注的规模相当大,对俄贸易减少可能造成乌克兰每年约150亿美元的损失。在最坏的情况下,到2018年末,乌克兰的总损失可以达到约1000亿美元。[ 数据来自公民倡议委员会(Civil Initiatives Committee)的一项研究,是一个由俄罗斯前财政部长阿列克谢・库德林(AlekseiKudrin)领导的独立机构。该研究发布于2014年6月20日。参见http://www.wsws.org/en/articles/2014/06/30/ukra-j30.html]

在俄罗斯施加的贸易限制升级数周并与普京举行两次会谈后,总统亚努科维奇如人们预料中那样作出了妥协。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可能是俄罗斯对签署欧盟―乌克兰联系国协议的担忧,这份协议声称双方将逐步向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Common Security and Defense Policy)以及欧洲防务局(European Defense Agency)政策靠拢。虽然其中没有明确提到北约,但对克里姆林宫来说,这一点不言自明。

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推迟为原定于11月29日在维尔纽斯签订贸易协定所做的准备工作。[ “Ukraine suspends talks on EU trade pact as Putin wins tug of war,” The Guardian, November 21, 2013, at: 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3/nov/21/ukraine-suspends- preparations-eu-trade-pact]乌克兰亲欧反对派得知此事后,在基辅独立广场(Maidan)组织紧急抗议集会,聚集了约2000人。号召由后来出任总理的阿尔谢尼・亚采纽克(ArseniiYatsenyuk)发出。这是他成功发起自称“欧洲买单”运动(Euromaidan)的开始。[ “Ukrainians rally over government’s snub to EU,” BBC NEWS, November 22, 2103, at: http://www.bbc.com/news/world-europe-25050202.Euromaidan,即乌克兰语中Євромайдан一词,由 Євро(欧洲)和майдан(广场)两部分组成,特指基辅的独立广场。亚采纽克等人选择这一词汇系双关用法,旨在宣示对抗亚努科维奇当局的这一社会运动的亲欧盟政治立场,因此本文没有采用该地名习惯的音译“欧罗迈丹”,而将其译为“欧洲买单”运动――译者注。]

尽管亚努科维奇确实参加了维尔纽斯峰会,但他拒绝向欧盟领导人的压力屈服,拒绝签署协议。[ “Ukraine aligns with Moscow as EU summit fails”, The Guardian, November 29, 2013,  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3/nov/29/ukraine-yanukovych-moscow-eu-summit. ]该新闻一出,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独立广场上,要求亚努科维奇辞职。11月30日,金雕(Berkut)特种部队对示威活动进行了第一次武力镇压。国内政治压力正积聚成一场超级风暴。

相反,来自莫斯科的奖励十分丰厚。12月中旬亚努科维奇在克里姆林宫会见普京之后,俄罗斯宣布将会动用预防性国家福利基金(National Welfare Fund)向乌克兰提供大量财政支持。该计划包括150亿美元的一揽子信用额度,用来购买乌克兰持有的欧洲(垃圾)债券,首期30亿美元于几天后交付。同时,俄罗斯对于乌克兰购买俄天然气的价格给出了很大折扣,降低约三分之一,达到每1000立方米268.50美元,持续至2019年。[ “Russia Bails out Ukraine in Rebuke to U.S., Europe”, Reuters, December 17, 2013,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SB10001424052702304403804579263963348323966]

事态愈发紧张,但仍是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问题。不过,没有任何一方对谈判表现出兴趣。独立广场的示威者已经做好了在瑟瑟寒风中坚持数周的准备,要求改变之前的政治抉择,选择亲欧政策。俄罗斯妨碍了西方国家与乌克兰达成协议的野心的实现,对此,西方国家的怒气不会消散。

2月18日,示威者与金雕特种部队之间发生暴力冲突,导致包括10名警察在内的至少26人死亡。局势愈发紧张,基辅处于紧急状态。根据弗拉基米尔・帕拉斯尤克(Volodymyr Parasiuk)的描述,2月21日晚,亲欧盟示威者起誓称,如果亚努科维奇在上午10点前没有辞职,他们就会进行武装斗争。[ “My Maidan: A Tribute to the Revolution that Changed us Forever”, Euromaidan Press, November 21, 2014, http://euromaidanpress.com/2014/11/21/my-maidan-a-tribute-to-the- revolution-that-changed-us-forever/]

经过欧盟“三驾马车”――由德国、法国以及波兰外长组成――的调解,政府和反对派双方就解决方案基本达成一致,包括停止使用武力、更换政府以及一段亚努科维奇留任总统的过渡时期等方面。克里姆林宫似乎接受了这一协议,乌克兰危机仍然可以通过讨价还价来解决。

但是反对派拒绝履行承诺。反对派领导人尤利娅・季莫申科(Yulia Tymoshenko)从监狱释放后径直前往独立广场,呼吁示威者们不要离开广场,继续抗争。城里发生了暴力事件,导致94人死亡,900人受伤。谁应当为这场杀戮负主要责任仍然存在争议。极右翼组织“右区”(Pravy Sektor)被指控向人群开枪,以挑起更多暴力冲突。[ 据说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凯瑟琳・阿什顿已经被告知了该阴谋论,最初想要进行调查,但却没能实现。“Ukraine crisis: bugged call reveals conspiracy theory about Kiev snipers”, The Guardian, March 5, 2014, 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4/mar/05/ukraine- bugged-call-catherine-ashton-urmas-paet]

2月22日,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在《金融时报》上发表评论文章,建议向俄罗斯提出以“芬兰化模式”(Finland option)解决乌克兰问题。[ “Russia needs to be offered a ‘Finland option’ for Ukraine”, The Financial Times,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