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生:第二次朝鲜核危机:评估与管理──兼谈当前的中国角色定位

作者:王俊生发布日期:2007-05-08

「王俊生:第二次朝鲜核危机:评估与管理──兼谈当前的中国角色定位」正文

一、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

第二次朝核危机是在第一次朝核危机的基础上爆发的。二十世纪50年代末,朝鲜就开始核技术研究。二十世纪90年代初,美国根据卫星照片,怀疑朝鲜正在进行核开发,因此提出对其进行检查。在美韩压力下,朝鲜同意就此问题谈判。经过艰难谈判,1991年12月31日,朝韩于板门店签署《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接着,1992年1月,朝鲜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核安全协议》,同意该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检查,紧张气氛有所缓和。但当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93年2月26日要求对朝鲜宁边附近两处存放生产核武器原料的场所进行特别检查时,朝鲜以该机构听命于美国为由拒绝接受,下令全国进入「准战时军事状态」,并正式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NPT)」,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尽管美朝相互指责,但并不想就此迎头相撞。为此,两国从1993年6月到10月下旬先后举行多轮谈判,终于在1994年10月21日于日内瓦签署《核框架协议》,第一次朝核危机缓和1。

朝美虽然在日内瓦签署了核框架协议,但双方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存较大争议。随着布什政府上台后对朝政策强硬化,尤其是2002年1月称朝鲜为「邪恶轴心」后2,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为第二次朝核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此后,美国发现更多疑点,于是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在10月访问朝鲜,在此期间,他拿出了朝鲜进口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的证据。朝鲜先是否认,后又改口承认「确有此事」,并表示「正在研发更具威力的武器」,承认正在推进浓缩铀开发计划3。11月13日,布什总统决定停止向朝鲜继续运送作为燃料用的重油。作为应对,朝鲜于12月22日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激活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并于2003年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4,第二次朝核危机于是爆发。

二、危机评估:目标与筹码

解决跨国危机,首先必须明确彼此的目标,只有如此,才能有针对地对危机实行管理。

对于美国,首先希望朝鲜无核化。「9‧11」后,美国政府与人民普遍认为眼下所面临的最紧迫威胁不是中俄这些大国,而是掌握在敌对国家和恐怖份子手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武器、生化武器、化学武器5;其次,尽量采取和平方式。美国贸易逆差中有82%来源于环太平洋地区,其中东北亚的日、港、韩、台和中国大陆又占了65个百分点。而朝鲜正处于东北亚的「心脏」位置,在朝鲜已成功进行核实验的今天,如果对朝鲜用兵,很可能在该地区造成严重核污染,直接影响从该地区进口产品。同时,美国虽有能力打下朝鲜,但之后的治理将极大考验甚至削弱美国力量,这从当前的伊拉克局势可见一斑。

对于朝鲜,首先,安全考量;冷战结束后,朝鲜认为「一旦朝美之间爆发冲突,周边已经无人能够和愿意与美国进行实质性的对抗」6,国际环境更加恶劣。尤其布什政府上台后,先后中止与朝谈判和发表「邪恶轴心」讲话,并提出「先发制人」的反恐新战略,同时宣称朝鲜是美国不放弃率先使用核打击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对「邪恶轴心」之一伊拉克进行战争后,朝鲜担心它将成为美国军事打击的另一个目标。于是,寻求安全保证成了朝鲜国家利益中的头等大事,而核武器的「互相确保摧毁」无疑是所有安全保证中最为可靠的一种;其次,朝韩实力对比使然,「韩国综合实力大幅超过朝鲜,使朝方在半岛南北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等因素影响,朝『具备了强烈的拥核意愿』」7,以便主导朝鲜半岛统一进程;最后,由于国内经济困难,也想以发展核武器胁迫美韩等国提供经济和物质援助,况且「第一次朝核危机是按经济与安全补偿换取朝鲜放弃核武器的模式解决的,有例在先」8。

对于半岛周边相关国家来说,也有各自利益。对中国而言,为了国内经济建设和发展,因此重视周边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同时,战争会造成严重的难民问题,因此,首先要避免战争9;其次,为防止核扩散,坚决主张朝鲜弃核,因为「如果听任朝鲜开发核武器、突破核门槛、成为『核拥有国』,韩国、日本甚至台湾都有可能跟进,从而在东北亚地区掀起一场竞相开发核武器的国际竞赛」10;最后,为从根本上解决朝核问题,中国强调朝鲜的国防安全也应解决。对韩国而言,当事双方一方属于同一个民族,另一方是自己盟国,心理十分复杂,其主要目标是采用和平手段要求朝鲜弃核。因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朝鲜不仅威胁到韩国在朝鲜半岛统一上的主动权,同时,由于韩朝共居一岛,其现代化已取得巨大成功,「自然不会希望朝鲜拥有核武器对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1。对日本而言,其基本方针包括坚决要求朝鲜无条件放弃核开发计划,并接受由多国成员组成的核查小组的核查等。同时,朝鲜应立即中止弹道导弹的开发、生产、发射试验和出口以及相关技术的转让。此外,日本还想通过国际社会联合对朝鲜施加压力一举解决「日本人质绑架」问题。而对于俄罗斯,首先,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安全有所影响。其次,俄罗斯希望通过加强与朝韩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促进远东地区经济发展和融入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最后,由于俄罗斯近年来国际影响力下降,也想藉此提升在地区与国际问题上的影响力12。

朝核危机之所以进行了几轮谈判而未果,说明各方都拥有相应的筹码。很显然,朝鲜的主要筹码是核武器,这也是这场棋局中最重的筹码。同时,地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尤其与中国在地缘与历史上的特殊关系,也成了其重要筹码,「朝鲜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出卖』自己,而美国人也不会在中国人的鼻子底下采取强硬的行动」13。值得一提的是,周边各国求和平、求稳定与发展的良好心愿也是朝鲜认为可利用的筹码。美国的筹码是无可匹敌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而韩国的筹码主要是其民族感情,这也是最温情的筹码。中国的筹码主要是与朝鲜在历史上的感情,以及对朝的大量援助。俄罗斯与日本的情况有些特殊。起初,由于俄罗斯立场与美国不同,而与中国接近,因此美国一直排挤俄罗斯参与。但由于俄在历史、政治、经济和地缘等方面同朝鲜有密切联系,加之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与美国关系也比较稳定,所以地位独特。而朝鲜也坚决反对日本加入,认为日本事事紧跟美国。最后,在各方的妥协下,举行了包括俄日在内的「六方会谈」。

三、危机管理:规避与争取

危机管理是危机各方之间通过协调、沟通、妥协等方式,平衡各方的利益,化解矛盾,最后使危机造成的紧张关系得以抑制或消除,危机得以缓解或化解的过程14。本文认为,要想对朝鲜核危机进行有效管理,应进行以下规避与争取。

首先,指导思想上,危机各方要规避使用武力,争取政治解决。在朝核危机中,美朝为逼迫对手让步,常使用战争边缘战略。所谓战争边缘战略,是威胁使用战争并积极准备之,但又极理智地控制在战争的边缘,使之不上升为真实的战争策略技巧。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美扬言用「手术疗法」实现朝鲜的「改朝换代」,并同日本制订了「5027」空袭方案。同时,美军有关部门在综合历年对朝作战计划的基础上,推出了以全面占领朝鲜为目标的「5030」作战计划15。2003年3月4日,美韩开始联合举行长达一个月之久的军事演习和联合军事训练16,「布什政府从对朝鲜政权性质的分析出发,不相信朝鲜方面会恪守条约义务,否定了克林顿政府通过妥协来『买时间』,换取朝鲜停止其核计划的政策,一心准备对朝『外交摊牌』甚至是『军事摊牌』」17。而对朝鲜来说,实行「先军政治」也是核危机不断爆发和长久难以彻底解决的主要原因。所谓「先军政治」即在军事优先的原则下,解决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把军队树立为革命的支柱,推进整个社会主义伟业的领导方式18。

事实上,是否采用武力解决危机,往往基于实力和对形势的判断。在解决国际危机中,战争手段仍时常被利用,且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军事力量相差悬殊时,实力强大的一方更倾向于使用武力,如伊拉克战争。但是,采取武力手段解决危机有着两面性,就美朝双方使用战争边缘战略而言,一方面,有可能加强外交力度,显示维护某些不可妥协利益的决心。但另一方面,军事力量很容易促使危机升级,且一旦军事力量付诸实施,就会导致连锁反应,不仅极大破坏政治解决的气氛,甚至导致战争爆发。显然,为了危机控制与管理,美朝应规避使用战争边缘政策19,争取政治解决。

其次,指导原则上,要规避目标过大,争取适时让步。成功的危机管理一般建立在双方均意识到获取最大目标的要求不现实,为将损失降低到最底,应规避目标过大,维持目标的有限性。如果为极力实现自己目标,而不顾对方目标,就可能置对手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甚至导致战争爆发。目前,美朝的目标明显都过大。美国不仅要求朝鲜弃核,且一直坚持认为其为「邪恶轴心」。而对于美国所指责的「邪恶轴心」另两国,伊拉克用战争方式解决,而利比亚则是以屈服的方式解决。显然,这两种方式,朝鲜都不可能接受。而对于朝鲜,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就进行核实验,在去年实验成功后,显然想做一个核国家。如果弃核,那么美国必须与其签定互不侵犯条约,并赔偿经济损失,而这些美国又显然不想给予它眼中的这个「邪恶轴心」。那么如何规避双方目标过大,显然是接下来各方进行会谈时应认真考虑的问题。可想而知,若朝鲜执意不弃核,或执意要得到它想从美国手中得到的东西,而美国执意按照「邪恶轴心」的对待方式对待朝鲜,那么再进行几轮会谈也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各方要适时让步与妥协。

国际危机的让步与妥协指危机方同意部分收回自己的目标、要求与立场,从而使冲突得到解决。妥协一般是各方做出大致相等的让步,它往往是经过艰苦的谈判后才能实现20。在危机管理中,对立的双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解决问题的伙伴,要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必须顾及对方的尊严。在许多情况下,危机并不是一场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利益和矛盾交织的状态,特别是在双方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种情况下,要进行危机控制与管理,双方的必要让步与妥协就显得十分关键,如古巴导弹危机最终能得到和平解决,与双方的让步密不可分,苏联认为成功地实现了保卫古巴,而美国则认为消除了导弹的威胁。再如,2002年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4月下旬三方会谈之所以能成功召开也在于此,美国认为因有中国参加会谈,「三方会谈」是名副其实的多边协商,而朝鲜则认为,中国是以「邀请国」和「调停人」的身份主持会议,不是会议的实际参加方,「三方会谈」的实质是美朝「直接对话」21。可想而知,朝核危机离开各方妥协,很难得到解决。

最后,具体解决方式上,危机各方要规避在彼此重大利益上的对立,争取以现实态度处理危机。朝核危机之所以迄今得不到解决,与美朝双方在彼此国家安全这个核心利益上的严重对立密切相关。一方面,美国对朝鲜采取敌视态度,所以朝鲜要发展核武器;另一方面,美国素来又认为朝鲜为「邪恶轴心」,专制并富于侵略性,一旦拥有核武器,必将对其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构成威胁,因此,要设法阻止。最终,彼此的敌意形成了冲突的螺旋(conflict spiral)。也即:朝鲜发展核武器主要因为自身安全缺乏保障。而愈发展核武器,美国就感觉愈不安全,并愈是打压,而朝鲜的不安全感也相应就愈严重,那么制造核武器的愿望就愈是迫切,而同样也就会使得美国的高压政策进一步升级,结果就使得危机局势进一步升级。结果就导致了驻韩、日及关岛的美海空军进行频繁调动,一批F-117战机进驻韩国,美军方强硬派放风要对朝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对朝进行「政权更替」22。于是,「开发并获得核武器因而成为朝解决安全问题的『撒手锏』和既定国策,朝因而很难如国际社会所期望的那样轻易放弃核追求」23。朝鲜甚至暗示要「向海外出售一些怀」24。

现实的态度就意味着危机决策者能分清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及价值观的区别,在处理危机时,不能仅根据信仰和价值观来进行决策25。事实证明,以「有色眼镜」看待对方,将对方的言行进行恶意解读,只能导致双方敌意的增加,如冷战期间美苏之所以多次把危机推到战争边缘,与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显然有关。现实态度还意味着首先要克服偏见,本着就事论事的态度,避免无谓地扩大事态。而目前,朝鲜核危机相关方还存在很大的主观和偏见,这就意味着先入为主地将对方看做是某种类型的对手,如布什政府把朝鲜视为「无赖国家」、「邪恶轴心」,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