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善因得善果 (第二讲)(3)

来源:网络 作者:古诗经典文学网 点击:
有些人作善,作善不但没有得善报,而且还遭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作善得的是不善的果报。这个事情,佛在经论上也讲得很多。过去生中,造的恶业太多了,罪业太深了;如果他不作善,那他的困难就更多,灾难就更多了。

  有些人作善,作善不但没有得善报,而且还遭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作善得的是不善的果报。这个事情,佛在经论上也讲得很多。过去生中,造的恶业太多了,罪业太深了;如果他不作善,那他的困难就更多,灾难就更多了。幸亏他能够断恶修善,他能够免除大的灾难。佛门当中常说的,‘重罪轻报’,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修善遇到困境,遇到逆境,自己一定要觉悟,一定要明了,那个果报不是因为修善而得的,更应该努力的断恶修善。能够忍受眼前一切的困境、逆境,假以时日,必然是否极泰来,罪灭福生,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不能怀疑。

  一个人生在世间,最难得的、最可贵的,就是具有正知正见。你的思想、见解没有错误,你对于事实真相,前因后果的观察, 如指掌。然后你懂得怎样修身,怎样齐家,怎样报国,怎样利益一切众生。决定过一个幸福自在美满的人生,不会叫你的身受累。身怎么会受累?贪著外面的境缘,你就劳累了。像刚才举的例子,秦始皇、曹操这些人,没有一天休息,没有一天过太平日子,都是为这些妄想受累了。他的一生,说实实在在话,不如平常百姓。平常百姓不造这么重的罪业,身心没有这么重的负担,所以能够得到悠闲自在,那才是真正的人生。

  在古时候,说实在的话,最懂得人生的人,最懂得享受的人,是社会上的出家人,与一些隐士。士是读书人,有学问、有道德,不出来作官。不求闻达,甘心种几亩田,粗衣淡饭,平平安安,自自在在过一生,这是懂得人生的人。那么这些人对社会、对大众,有什么贡献呢?我在过去读历史,读到这些人的《传记》,我就有疑惑,历史上留下名的,必定是对于国家民族有很大贡献的人,青史留名。想了很久,都想不通。后来学佛,慢慢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这些人给社会大众作一个典型,作个模范,作个好样子。什么好样子呢?‘与人无争,于事无求’。他虽然不天天讲经说法,他做出这个样子给你看。他不是没有能力争,不是没有本事求。有能力争而不争,有本事求而不求,高人!人人都能学他,社会自然太平了,自然安定繁荣。所以他们的榜样,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不但对当时有影响,对后世的影响更大。使读书人看到他们这一生的行谊,就起觉悟了。何必跟人家争,何必要妄求呢?粗茶淡饭,这个生活多惬意,多自在!

  我们今天在中国大陆,虽然我们去的地方不多,听说九华山上还有很多老修行人,自己种菜,生活非常简单,几十年不下山,过清净悠闲的生活。他懂得人生,他懂得享受,他懂得过人的生活,一生绝不造罪业。这种人,一般说享清福。清福的果报,不可思议。念佛决定往生净土,生净土就是作佛、作菩萨,在虚空法界得大自在。实在说,他们是对因果循环的道理,因果相续的道理,了解的最透彻。知道事实真相,所以能够万缘放下,二六时中一念不生,这正是所谓大修行人。所以聪明人、有智慧的人,怎么可能叫世俗这些俗缘,劳累自己的身心?这一些道理,我们要细参。

  这一些事实真相,实在讲,就摆在我们眼前,我们要很冷静的去观察。然后选择我们这一生修学的方向,努力的目标,我们到底是随净缘,还是随染缘?我们是要学佛菩萨,还是要学凡夫?我们将来是想往一真法界,还是继续搞六道轮回?这个决定就在我们一念之间。真正觉悟,果然觉悟,万缘放下。我们今天也不必到深山里面去归隐,为什么呢?一切随缘而不攀缘。随缘当中,不分别、不执著,就叫做不攀缘。这样自自然然就为众生、为佛法,为佛法的弘传,为众生破迷开悟。不但我们自己要说,更要紧的,还要做个样子给人看。无论是说,无论是做,都出于至诚,没有丝毫虚假,没有丝毫造作,一切都顺其自然。

  一定要修福,尽心尽力的修福。什么是福,什么是罪,也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世间人听说过舍财修福,这个意思浅,意思窄小。那么读过《华严经》的,对于这个意思就广、就圆。身也是财,身叫内财。可见得不仅仅是身外之物,身外之物是外财。我们能舍、肯舍、欢喜舍,舍它来造福。今天对这个世界,要造什么样的福,才能够利益现前的大众?这也是我平常跟几位发心讲经法师常说的。经上常讲,佛是大医王,法是药,用这个比喻来说,那你一定要懂得,现代的社会,现代的众生害了什么病?那么你讲经说法,一定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你的目的就达到。那么现在的众生是什么病?全世界的,普遍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贪嗔痴慢,忘恩负义,大家仔细观察观察,你就明了了。你想帮助他,因为他所想的,他所见的,他们所说所做的,都是罪业,未来果报不堪设想。你现在发了菩提心,你想救度他们,帮助他们离苦得乐,那你必须要叫他觉悟,要叫他回头,帮助他破迷开悟。他念念为自己,你要表现出来,念念为众生。他做的是损人利己,我们今天所做的是损己利人。不但你要说,你要真正做给他看,让他在这个地方觉悟、回头,那他就得度了,所以佛法无有定法可说。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区,这一切众生他们所造的业不同,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观念,言语造作不一样。佛菩萨要用什么方法,决定是对症下药,要给一切众生作一个好榜样。


 

其他相关文章

  • 如是因果
  • 持戒念佛才能受益
  • 敲骨榨髓
  • 不良少年
  • 管义居士
  • 癔病
  •  

    (责任编辑:www.gushijing.co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热点图文